清水觀音堂

位於東京上野公園內的歷史悠久的寺廟

這張照片展示了2023年12月30日清水觀音堂後面的十月櫻的景象。   上野桜守の会

About

在東京上野恩賜公園的南端,沿著緩緩上升的坡道,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朱紅色的建築,這便是清水觀音堂。其建築風格仿效京都的清水寺,舞台式的結構懸於高台之上,俯瞰著不忍池的粼粼波光。

清水觀音堂建於1631年,由天海大僧正創建,作為東叡山寬永寺的一部分。天海大僧正希望將上野的山比作比叡山,不忍池比作琵琶湖,於是仿照京都的清水寺,建造了這座舞台式的觀音堂。堂內供奉的千手觀世音菩薩像,據說是平安時代的高僧惠心僧都親手雕刻,原本安置於京都清水寺,後轉移至此。

站在觀音堂的舞台上,視線穿過前方那棵被稱為「月之松」的松樹,便可將不忍池的美景盡收眼底。這棵松樹的枝幹彎曲成圓形,宛如一輪明月,曾被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大師歌川廣重描繪於《名所江戶百景》中。原本的月之松在明治時代因台風而毀損,現今所見的是2012年復原的第二代。

清水觀音堂不僅是建築的瑰寶,更是信仰的中心。堂內右側供奉的「育兒觀音」,自江戶時代以來便深受信眾崇敬,特別是祈求子嗣、安產和育兒的父母們。每年9月25日,寺院都會舉行人偶供養儀式,供奉那些為感謝觀音菩薩庇佑而捐贈的人偶。

春日來臨,觀音堂後方的「秋色櫻」綻放,這棵櫻花樹自江戶時代便聞名,至今已是第九代。櫻花盛開時,粉白的花瓣在微風中飄舞,與朱紅色的觀音堂相映成趣,構成一幅詩意盎然的畫面。

清水觀音堂見證了時代的變遷,從江戶時代的繁華,到明治維新的動盪,再到現代都市的喧囂。然而,無論外界如何變化,這座古老的建築始終靜靜地佇立在此,守護著信眾的祈願,傳承著歷史的記憶。

當你漫步於上野恩賜公園,走近這座仿若京都清水寺的觀音堂,感受那份寧靜與莊嚴,仿佛時光在此刻凝固,讓人得以窺見昔日江戶的風華。

Nearby Places

東京都, 上野恩賜公園

京成上野站

541 英尺外

京成上野站

東京都, 上野恩賜公園, 不忍池

五條天神社

558 英尺外

五條天神社

東京都, 上野恩賜公園, 不忍池

不忍池東側

581 英尺外

不忍池東側